QQ截圖20240227191428

@站長在南方:昨天打車的時候遇到一個 92 年的佛山司機小哥,沒想到也是一個靠開滴滴來還債的小老板。聊了一路的故事,記錄分享一下。

小哥本來有兩間市中心發廊 + 一個服裝批發檔口 + 一家 30 多人的小型工廠。三年疫情,幾個合伙人一起燒錢,每人平均負債 90 萬。

他說,已經賣了兩臺車來還債,還剩 30 萬負債慢慢還。由于店鋪目前還在虧,閑時就跑滴滴做些補貼。

小哥的故事也很有意思。17 歲出來混社會,給港商做過塑料花,也在電子廠里做過流水線。

后來想學門手藝,就學了半年多的美發。了解了一些理論知識,就去發廊從學徒做起。

從洗頭、染發、剪發到高級造型師,小哥很快積累了第一桶金,就和朋友開了一家店。

我有些詫異這第一桶金的積累速度,就問他,“創業的第一桶金需要多少錢?”

他說,“我們那個店鋪很小的,一個人也就掏了一兩萬塊錢。”

2010 年,小哥 18 歲。他以兩萬塊錢本金的理發小店鋪起步,一年利潤十來萬。很快又開了第二家。

這一次,他的店鋪規模更大了,裝修更好了。

我問,“理發店掙錢靠什么?是靠更大的門店規模,剪更多的頭發嗎?”

他答:“規模更大成本更高,虧損的風險更高?!?/p>

真正讓他的賺錢速度加速的武器不是新開一家店,而是營銷手段。他開始使用 “會員預付制”+“中高端路線工作室”,“你要用你的技術,你的談吐征服客戶?!?/p>

小哥說,“大老板都是這樣做生意的,比如許家印。你靠一家夫妻老婆店,剪一個頭收多少錢,不可能做大的?!?/p>

有意思的是,第二家店掙來的錢并沒有被小哥用來投入第三家店,而是開了一家服裝批發檔口。

小哥的檔口在著名的廣州十三行。他說,客戶主要來自線上,小部分來自線下。平時靠抖音、淘寶這些電商平臺出貨?!耙恍┓侵蘅蛻?,一下單就是好幾萬件?!?/p>

小哥說,掙到最多的錢還是靠賣衣服,而不是理發店。不過批發生意也成了后來的虧損大頭。疫情三年,實在熬不下去,小哥在城中村里的小型加工廠也不得不關停。

小哥說,去年放開之后其實比疫情期間更難。不過他挺樂觀的,聽那些經濟專家分析,兩三年之內應該能恢復,他覺得有道理。

我也相信小哥一定能走出事業低谷期,不僅因為他的樂觀,更因為他讓我再次意識到一些很重要的常識:

原來創業的第一桶金可以很小很小,兩萬塊就夠了;

原來即使在這個學歷卷到極致的時代,讀書依然不是嘎嘎硬的硬條件。初中學歷也能做跨境電商。

相比一些自嘲 “985 廢物” 的高學歷年輕人,小哥身上的那股敢闖敢干的勁兒,就像山谷里的野草野花,簡直太有生命力了,任憑風吹不倒。

我相信春天來的時候,這些野花野草一定還會再生長出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