@二哥 - 不二:坐標甘肅某個小農村。
現狀:1,村子里面的人一年比一年少,往年過年年輕人還回老家,現在回去的越來越少了,有一部分是把老人接城里了。
2,村子地很多(人均 10 畝左右),幾乎每家 30~50 畝不等,村里面老人那一輩,很少有外出打工,都靠種地,這邊干旱缺水,靠地下水灌溉,最近幾年地下水水位下降嚴重,政府開始控制用水量(基本變成靠天吃飯了)。
3,村里老人有好多仍然堅持在種地(年輕人種地的完全沒有),也有部分承包出去的(承包價格根據地的質量一畝地 100~800 元不等),承包商大多是外地的;也有村里面的部分 70 后承包種地(承包土地的可以得到足夠的水,可能是政府變相加快土地流轉速度)。
4,村子,鎮上,縣城,講真,除了承包種地和考公外,就業機會太少了(沒企業,沒資源)。
5,鎮上學校也撤了(因為沒學生),聽說鎮上有一個幼兒園,方圓 10 公里內的都在那里上,一共就 12 個娃,村子距離縣城大概 38 公里,沒有通勤車,所以如果沒什么重要事情(看病),村里老人基本不去縣城,村里面家家戶戶一個充電三輪(續航大概 30 公里),農用兼交通工具。
6,縣城房價大概 3000 多一點,房子很多,人口外流嚴重,所以好多空著賣不出去。感受:每次回去還是很難受,村里的路越來越好了,但人越來越老,越來越少;村子里面的老人一輩子種地攢的錢根本趕不上通脹,老人們怨氣很大,完全沒有什么幸福感,真心建議提高農民退休金待遇(目前好像每個月不到 200 元)。土地流轉承包在加快,土地流轉是好事,希望以后能形成規模效應。